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博落回

博落回

【藥材名稱】博落回【毒】
【拼音名稱】Bo Luo Hui
【別名】落回、號筒草、勃勒回、號簡稈、號筒青、滾地龍、山號筒、山麻骨、猢猻竹、空洞草、角羅吹、號角斗竹、亞麻筒、三錢三、山火筒、山梧桐、通大海、泡通珠、邊天蒿、通天大黃、土霸王、號桐樹。
【科屬】為罌粟科植物博落回的帶根全草。
【產(chǎn)地】產(chǎn)于我國江蘇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及四川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辛苦,溫,有大毒。
【功效】消腫,解毒,殺蟲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1 種中成藥使用博落回: 博落回腫癢酊
【應(yīng)用】治指疔,膿腫,急性扁桃體炎,中耳炎,滴蟲性陰道炎,下肢潰瘍,燙傷,頑癬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搗敷;煎水熏洗或研末調(diào)敷
【注意事項】本品有毒,禁內(nèi)服。口服易引起中毒,輕者出現(xiàn)口渴、頭暈、惡心、嘔吐、胃燒灼感及四肢麻木、乏力;重者出現(xiàn)煩躁、嗜唾、昏迷、精神異常、心律失常而死亡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、冬季采收,根莖與莖葉分開,曬干。放干澡處保存。鮮用隨時可采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(xué)成分:博落回根含血根堿、白屈菜紅堿、原阿片堿、α-別隱品堿、博落回堿即是白屈菜玉紅堿、氧化血根堿、博落回醇堿、去氫碎葉紫堇堿。
全草中含原阿片堿,原阿片堿-N-氧化物、α-別隱品堿,黃連堿,小檗堿,刻葉紫堇明堿。果實中含血根堿,白屈菜紅堿,原阿片堿,α-別隱品堿及β-別隱品堿。小果博落回地上部分含血根堿,白屈菜紅堿,原阿片堿,隱品堿,別隱品堿和博落回堿
2、藥理作用:
(1)抗菌作用:本品水煎劑對多種革蘭陽性及陰性細(xì)菌及鉤端螺旋體都有較強的抑制作用。有報道用博落博落回全革制備的“號筒注射液”對金色葡萄球菌、白色批套球菌、白色葡萄球菌、福氏痢疾桿菌等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。本品抗菌有效成分為生物堿,乙氧基血根堿在體外對鉤端螺旋體也有很強的殺滅作用。
(2)殺蟲作用:博落回有強大的殺陰道滴蟲作用,在玻片上將滴蟲與博落回浸膏相接觸滴蟲立刻被全部殺死。
(3)殺蛆作用:博落回為民間常用殺蛆青草藥,可使蠅蛆先興奮,后麻痹而死,并能抑制蠅卵的孵化。殺蛆作用以葉及果皮效力最強,莖次之,根最弱。殺蛆能力不因干燥而喪失。殺蛆有效成分為生物堿。
3、毒性:博菇回含多種生物堿,毒性頗大。文獻(xiàn)上已屢有口服或肌注后中毒乃至死亡的報道,主要為引起急性心源性腦缺血綜合征。動物實驗也證明,將博落回注射液注入兔耳靜脈,可引起心電圖的T波倒置,并可出現(xiàn)多源性多發(fā)性室性期前收縮,伴有短暫的陣發(fā)性心動過速;阿托品有對抗作用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治指疔:一博落回根皮、倒地拱根等分。加食鹽少許,同濃茶汁搗爛,敷患處。(《江西民間草藥驗方》)二號桐樹(連梗帶葉)一把,水煎熏洗約十五分鐘,再將煎過的葉子貼患指,日二至三次。早期發(fā)炎者,如此反復(fù)熏洗,外貼三至六次愈。如已化膿,則須切開排膿,不適宜本藥。(選自《江西醫(yī)藥》)
2、治臁瘡:博落回全草,燒存性,研極細(xì)末,撒于瘡口內(nèi),或用麻油凋搽,或同生豬油搗和成膏敷貼。(選自《江西民間草藥驗方》)
3、治蜈蚣、黃蜂咬傷:取新鮮博落回莖,折斷,有黃色汁液流出,以汁搽患處。(選自《江西民間草藥驗方》)
博落回圖片
博落回原植物
博落回原植物
博落回原植物
博落回原植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