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椿皮

椿皮

【藥材名稱】椿皮
【拼音名稱】Chun Pi
【別名】臭椿、椿根皮、樗白皮、樗根皮。
【科屬】為苦木科植物臭椿(樗)的根皮或樹皮。
【產(chǎn)地】主產(chǎn)于山東、遼寧、河南、安徽等地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苦、澀,寒。歸大腸、肝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清熱燥濕,收斂止帶,止瀉,止血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22 種中成藥使用椿皮: 婦康口服液 婦科再造丸 天紫紅女金膠囊 白帶凈丸 白帶片 調(diào)經(jīng)止帶丸 千金止帶丸(大蜜丸) 千金止帶丸(水丸) 活血風(fēng)寒膏 龍參補益膏等。
【應(yīng)用】
1、赤白帶下。本品苦可燥濕,寒以清熱,澀能收斂。既可清熱燥濕,又能收斂止帶,為止帶之常用藥物。治療濕熱下注,帶脈失約而致赤白帶下者,常與黃柏等同用,如樗樹根丸(《攝生眾妙方》)。
2、久瀉久痢,濕熱瀉痢。本品收澀止瀉,清熱燥濕。治久瀉久痢,常與訶子、母丁香同用,如訶黎勒丸(《脾胃論》);治濕熱瀉痢,常與地榆同用,如椿根散(《魯府禁方》)。
3、崩漏經(jīng)多,便血痔血。本品善能收斂止血,因其性寒,尤宜用于血熱崩漏、便血者。治崩漏、月經(jīng)過多者,常與黃柏、黃芩、白芍、龜甲等同用,如固經(jīng)丸(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)。治便血痔血,可單用本品為丸服;或與側(cè)柏葉、升麻、白芍等同用,如椿皮丸(《丹溪心法》)。
此外,本品尚有殺蟲功效,內(nèi)服治蛔蟲腹痛;外洗治疥癬瘙癢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6~9g。外用適量。
【注意事項】脾胃虛寒者慎用。
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可采,剝下根皮或干皮,刮去外層粗皮,曬干、切段或切絲。生用或麩炒用。
【炮制工藝】
1、椿皮:除去栓皮,清水浸泡,撈出,潤透,及時切絲或切成方塊,曬干。
2、炒椿皮:先將麩皮撒入鍋內(nèi)加熱,至煙起時,再將樗皮倒入拌炒至兩面焦黃色,取出,篩去麩皮,放涼。(每樗皮100斤,用麩皮10斤);
3、制炭:取椿樹皮絲,置鍋內(nèi)用武火炒至外黑色,內(nèi)呈黑褐色為度,噴灑涼水適量,滅盡火量,取出,悶一夜。
4、蜜制:將蜂蜜置鍋內(nèi),加熱至沸,倒入椿皮絲,用文火炒至黃色,不粘手為度,取出,放涼。每椿皮絲500g,用煉熟蜂蜜90g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(xué)成分:根皮含苦楝素、鞣質(zhì)、赭樸酚,根及樹干含苦木素。樹皮含臭椿苦酮、臭椿苦內(nèi)酯、乙酰臭椿苦內(nèi)酯、苦木素、新苦木苦素等。
2、藥理作用:椿皮有抗菌、抗原蟲及抗腫瘤作用。椿皮煎劑在體外對福氏痢疾桿菌,宋氏痢疾桿菌和大腸桿菌有抑制作用,臭椿酮對阿米巴原蟲有強烈的抑制作用,對淋巴細胞白血病P388顯示一定的活性??嗄舅貙θ梭w鼻咽癌KB細胞有細胞毒活性,同時能提高小鼠白血病P388的生命延長率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取鮮樗根白皮濃煎口服;或100%椿根皮流浸膏口服,或作保留灌腸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療效顯著。(《中醫(yī)雜志》1961,1:27)
2、用椿皮內(nèi)面厚白皮,曬干炒黃研粉,制成丸、散、片劑口服,治療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患者419例,療效均佳。(《湖北科技(醫(yī)藥部分)》1972,1:13)
椿皮圖片
椿皮
椿皮
椿皮圖
椿皮圖
椿皮藥材
椿皮藥材
椿皮
椿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