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海桐皮

海桐皮

【藥材名稱】海桐皮
【拼音名稱】Hai Tong Pi
【別名】釘桐皮、鼓桐皮、丁皮、刺桐皮、刺通、接骨藥。
【科屬】為豆科常綠喬木植物刺桐的干燥樹皮。
【產(chǎn)地】主要分布在我國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貴州、浙江、湖南、湖北、福建、臺灣等地。產(chǎn)廣西、云南、福建、湖北等地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辛、苦,平。歸肝經(jīng)
【功效】祛風濕,通絡止痛,殺蟲止癢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11 種中成藥使用海桐皮: 風痛安膠囊 黃苦洗液 麝香追風膏 關通舒膠囊 關通舒口服液 透骨鎮(zhèn)風丸 正骨膏 風痛丸 透骨鎮(zhèn)風丸(透骨鎮(zhèn)風丹) 傷科壯骨膏等。
【應用】
1、用于風濕痹痛。本品辛能散風,苦能燥濕,主入肝經(jīng),能祛風濕,通經(jīng)絡,止痹痛,尤適用于下肢關節(jié)痹痛。治風濕痹痛,四肢拘攣,腰膝酸軟,或麻痹不仁,常與牛膝、薏苡仁、五加皮、生地黃或者丹參、肉桂、附子、防己等藥同用。
2、用于濕熱下注,腳膝疼痛。本品又能清熱化濕,用治濕熱下注、腳膝疼痛的病癥,可配合萆薢、木通等藥同用。
3、疥癬、濕疹。本品辛散苦燥,入血分能祛風燥濕,殺蟲止癢,故可治療外疥癬、濕疹瘙癢,可單用或配合川槿皮、蛇床子、大黃,浸酒外搽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6~12g;或酒浸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【注意事項】血虛者不宜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全年可收,而以春季較易剝?nèi)?,將樹砍伐剝?nèi)「善?,刮去棘刺及灰垢,曬干?br /> 【炮制工藝】用清水浸泡,洗凈泥屑,切成小塊,曬干。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樹皮含刺桐靈堿、氨基酸和有機酸。
2、藥理作用:海桐皮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。水浸劑(1:3)在試管內(nèi)對堇色毛癬菌、許蘭黃癬菌、鐵銹色小芽胞癬菌、腹股溝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
【臨床應用】
1、治療四肢骨折后期關節(jié)功能障礙:海桐皮、雞血藤、透骨草、伸筋草、桑寄生、續(xù)斷、天仙藤各15g。上肢加姜黃12g,桑枝15g;下肢加牛膝、木瓜各20g。上藥加水1500ml,煮沸20~40分鐘,取濾液熏洗患處,每劑藥可熏洗2天,每日3~4次。治療132例,痊愈108例,顯效19例,有效5例?!病侗本┲嗅t(yī)學院學報》1990;13(6):33〕
2、治療泛發(fā)性神經(jīng)性皮炎:海桐皮、梓白皮、川槿皮、榆白皮、白蘚皮、生地黃、熟地黃各15g,地膚子、蛇床子、當歸、赤芍各9g,苦參、首烏各10g,紅花6g,甘草5g。隨證加減,小兒量酌減。水煎服,每日1劑。內(nèi)服后的中藥渣內(nèi)再加入苦參、蛇床子各30g,以適量水復煎,于每晚臨睡前擦洗患處。治療70例,痊愈53例,顯效9例,好轉6例,無效2例。療效優(yōu)于西藥治療組。〔《福建中醫(yī)藥》1991;22(6):14〕
【茶療食譜】
海桐皮酒
[材料]海桐皮、五加皮、獨活(去蘆頭)防風(去叉)、枳殼(去瓤麩炒)、杜仲(去粗皮炙)各一兩,牛膝(去苗)、薏苡仁各二兩,生地黃半斤。
[做法]上九味,細剉綿裹,以無灰酒二升,春夏浸七日,秋冬二七日。每日空腹溫服一大盞日三,常令酒氣不絕,重者不過兩劑瘥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來源于《普濟方》。主治風冷流于腳膝,行立不得。
海桐皮圖片
海桐皮
海桐皮
海桐皮
海桐皮
海桐皮
海桐皮
海桐皮
海桐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