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僵蠶

僵蠶

【藥材名稱】僵蠶
【拼音名稱】Jiang Can
【別名】天蟲、姜蠶。
【科屬】為蠶蛾科昆蟲家蠶4~5齡的幼蟲感染(或人工接種)白僵菌而致死的干燥體。
【產(chǎn)地】主產(chǎn)于浙江、江蘇、四川等養(yǎng)蠶區(qū)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咸、辛,平。歸肝、肺、胃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祛風定驚,化痰散結(jié)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195 種中成藥使用僵蠶: 復(fù)方蛇膽陳皮末 追風壯骨膏 陽和解凝膏 特制狗皮膏 舒眠膠囊 癲癇康膠囊 醒腦再造膠囊 大活絡(luò)丸 麝香抗栓膠囊 定風止痛膠囊等。
【應(yīng)用】
1、驚癇抽搐。本品咸辛平,入肝、肺二經(jīng),既能息風止痙,又能化痰定驚,故對驚風、癲癇而挾痰熱者尤為適宜。治高熱抽搐者,可與蟬衣、鉤藤、菊花同用。治急驚風,痰喘發(fā)痙者,以本品同全蝎、天麻、朱砂、牛黃、膽南星等配伍,如千金散(《壽世保元》);若用治小兒脾虛久瀉,慢驚搐搦者,又當與黨參、白術(shù)、天麻、全蝎等益氣健脾,息風定驚藥配伍,如醒脾散(《古今醫(yī)統(tǒng)》);用治破傷風角弓反張者,則與全蝎、蜈蚣、鉤藤等配伍,如撮風散(《證治準繩》)。
2、風中經(jīng)絡(luò),口眼斜。本品味辛行散,能祛風、化痰、通絡(luò),常與全蝎、白附子等同用,如牽正散(《楊氏家藏方》)。
3、風熱頭痛,目赤,咽痛,風疹瘙癢。本品辛散,入肝、肺二經(jīng),有祛外風、散風熱、止痛、止癢之功。用治肝經(jīng)風熱上攻之頭痛、目赤腫痛、迎風流淚等癥,常與桑葉、木賊、荊芥等疏風清熱之品配伍,如白僵蠶散(《證治準繩》);用治風熱上攻,咽喉腫痛、聲音嘶啞者,可與桔梗、薄荷、荊芥、防風、甘草等同用,如六味湯(《咽喉秘集》);治療風疹瘙癢,如《圣惠方》用本品為末,內(nèi)服,治風瘡癮疹,可單味研末服,或與蟬蛻、薄荷等疏風止癢藥同用。
4、吧吐痰核,瘰疬。本品味咸,能軟堅散結(jié),又兼可化痰,故可用治痰核、瘰疬,可單用為末,或與浙貝母、夏枯草、連翹等化痰散結(jié)藥同用。亦可用治乳腺炎、流行性腮腺炎、疔瘡癰腫等癥,可與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、黃芩等清熱解毒藥同用。
【用法用量】煎服,5~9g。研末吞服,每次1~1.5g;散風熱宜生用,其他多制用。
【采收加工】多于春、秋季生產(chǎn),將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蠶干燥。
【炮制工藝】
1、僵蠶:淘洗后干燥,除去雜質(zhì)。
2、炒僵蠶:取凈僵蠶,照麩炒法炒至表面黃色,取出,篩去麩皮,放涼。
3、蠶沙:在6—8月間收集蠶在二眠到三眠時排除的糞便,曬干,除凈泥土、碎葉等雜質(zhì)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1、化學成分:本品主要含蛋白質(zhì),脂肪。尚含多種氨基酸以及鐵、鋅、銅、錳、鉻等微量元素。白僵蠶體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銨。
2、藥理作用:僵蠶醇水浸出液對小鼠、家兔均有催眠、抗驚厥作用;其提取液在體內(nèi)、外均有較強的抗凝作用;僵蠶粉有較好的降血糖作用;體外試驗,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綠膿桿菌有輕度的抑菌作用,其醇提取物體外可抑制人體肝癌細胞的呼吸,可用于直腸瘤型息肉的治療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用膽制僵蠶與黃連或黃芩共研細末備用。治療小兒高熱驚厥32例,痊愈30例。(《中國農(nóng)村醫(yī)學》1984,2:209)
2、用僵蠶治療高脂血癥21例,血清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皆降至正常。(《湖北中醫(yī)雜志》1987,3:43);
3、用僵蠶10g裝膠囊服用。治療多發(fā)性癤腫35例,全部治愈。(《廣西中醫(yī)藥》1983,4:5)。
【茶療食譜】
1、辛夷蠶茶
[材料]辛夷5g、僵蠶3g、白附子1g、半夏3g、白芷3g、綠茶5g。
[做法]用400ml水煎煮辛夷、僵蠶、白附子、半夏、白芷至水沸后,沖泡綠茶10分鐘后飲用。
[功效]祛風痰。
[用途]風痰所致頭面腫癢如蟲走行。
[來源]傳統(tǒng)藥茶方。
2、牛蠶茶
[材料]牛蒡子5g、僵蠶3g、玄參3g、薄荷3g、綠茶3g。
[做法]用牛蒡子、僵蠶、玄參的煎煮液300ml,沖泡薄荷、綠茶后飲用。沖飲至味淡??杉舆m量冰糖。
[功效]祛風解毒。
[用途]風腫斑毒作癢。
[來源]來源于《方脈正宗》。
3、茯苓蠶茶
[材料]茯苓5g、僵蠶3g、全蝎2g、郁金3g、花茶5g。
[做法]用350ml水煎煮茯苓、僵蠶、全蝎、郁金至水沸后,沖泡花茶即可。沖飲至味淡。
[功效]祛風解郁。
[用途]乙腦后遺癥失語;風痰眩暈。
[來源]來源于傳統(tǒng)藥茶方。
僵蠶圖片
僵蠶原生態(tài)
僵蠶原生態(tài)
僵蠶原生態(tài)
僵蠶原生態(tài)
僵蠶
僵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