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橘核

橘核

【藥材名稱】橘核
【拼音名稱】Ju He
【別名】橘子仁、橘子核、橘米、橘仁。
【科屬】蕓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干燥成熟種子。
【產(chǎn)地】我國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臺灣、湖北、廣東、海南、廣西、四川都有栽培。
【性味】【性味、歸經(jīng)】苦,平。歸肝、腎經(jīng)。
【功效】理氣,止痛。
【中成藥】共有 13 種中成藥使用橘核: 茴香橘核丸 橘核丸 乳核內(nèi)消液 濟生橘核丸 橘核疝氣丸 小兒暖臍膏 乳核內(nèi)消顆粒 乳核內(nèi)消膠囊 乳核內(nèi)消丸 雙橘顆粒等。
【應(yīng)用】治疝氣,睪丸腫痛,乳癰,腰痛,膀胱氣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5~15克;或入丸、散。
【注意事項】體虛患者慎用。易傷中氣,不宜久服。
【采收加工】秋、冬季食用果肉時,收集種子,一般從食品加工廠收集,洗凈,曬干或烘干。
【炮制工藝】
1、橘核:除去雜質(zhì),洗凈,干燥。用時搗碎。
2、鹽橘核:取凈橘核,用鹽水拌勻,稍悶,放入鍋內(nèi),文火炒至微黃色,并有香氣為度,取出曬干,用時搗碎。(每橘核100斤,用鹽2~2.5斤,加適量開水化開澄清)
【現(xiàn)代研究】
化學(xué)成分:本品含檸檬烯,歐芹屬素乙和少量香柑內(nèi)酯以及蔗糖,β-谷甾醇。含脂肪油1.9%,其中含棕櫚酸,硬脂酸,亞油酸,油酸和亞麻酸。此外,本品尚含獨活內(nèi)酯,橙皮油內(nèi)酯和6-甲氧基橙皮油內(nèi)酯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
1、治療急性乳腺炎:將橘子仁碾成細末,以25%酒精或一般甜酒、白酒(適當(dāng)稀釋)調(diào)濕,均勻鋪于紗布上,敷于炎癥處。干燥后即須更換。嚴(yán)重病例可另用橘子仁1兩,加白酒或甜酒1兩,水200毫升,文火煎至100毫升,每天3次,每次口服20毫升。對已有明顯膿腫形成的病例,除使用上述方法外必須切開引流。共治療49例,均獲滿意療效。在15例住院病人中,除5例已有膿腫形成外,其余10例早期患者用藥后1~3天炎癥即消失。
2、治乳癰初起來潰:橘核(略炒、25克,黃酒煎,去滓溫服,不能飲酒者,用水煎,少加黃酒。(《光華醫(yī)藥雜志》1935,6(3):53)
3、治腰痛:橘核、杜仲各100克。炒研末,每服10克,鹽酒下。(《簡便單方》)
【茶療食譜】
1、橘核藥酒
[材料]橘核、荔枝核、川楝子(鹽炒)各9克,小茴香、牡蠣粉各15克,葫蘆芭9克,肉桂6克,青皮9克,高梁酒500克。
[做法]將上藥粉碎,裝入瓶內(nèi),用酒浸泡3-4月,過濾去渣即成。
[功效]理氣止痛。
[用途]適用于肝腎陰寒,疝氣偏墜,陰囊腫大,起消無常,痛引臍腹,因勞累或受冷即發(fā)等癥。
[提示]本藥酒成人每日2次,每次適量而飲。小兒禁用。
2、橘核益母草烏豆糖水
[材料]橘核15克,益母草30克,烏豆60克。
[做法]將橘核、益母草、烏豆洗凈,置鍋中加水3碗煎至l碗,加紅糖適量調(diào)味服食。
[養(yǎng)生提示]適用于瘀阻脈絡(luò)型精索靜脈曲張。
橘核圖片
橘核
橘核
橘核--橘
橘核--橘
橘核
橘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