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:首頁 > 中藥 > 白蘞子

白蘞子

【藥材名稱】白蘞子
【拼音名稱】bailianzi
【別名】白蘞子
【科屬】為葡萄科植物白蘞的果實(shí)。
【產(chǎn)地】分布于華北、東北、華東、中南及陜西、寧夏、四川等地。

【性味】【性味歸經(jīng)】苦;寒。歸肝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;消癰。主溫瘧;熱毒癰腫
【用法用量】
內(nèi)服:煎湯,6-10g。外用:適量,研末敷。
【附方】
止血消腫:白蘞成熟果實(shí),去種子,留下白色氈毛或帶種子研成粉末,外敷傷處。(江西《草藥手冊》)
【采收儲藏】
秋果果實(shí)成熟時采收,鮮用或曬干。
【原形態(tài)】
白蘞 落葉攀援木質(zhì)藤本,長約1m。塊根粗壯,肉質(zhì),卵形、長圓形或長紡錘形,深棕褐色,數(shù)個相聚。莖多分枝,幼枝帶淡紫色,光滑,有細(xì)條紋;卷須與葉對生。掌狀復(fù)葉互生;葉柄長3-5cm,微淡紫色,光滑或略具細(xì)毛;葉片長6-10cm,寬7-12cm;小葉3-5,羽狀分裂或羽狀缺刻,裂片卵形至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,先端漸尖,基部楔形,邊緣有深鋸齒或缺刻,中間裂片最長,兩側(cè)的較小,中軸有閑翅,裂片基部有關(guān)節(jié),兩面無毛。聚傘花序小,與葉對生,花序梗長3-8cm,細(xì)長,常纏繞;花小,黃綠色;花萼5淺裂;花瓣、雄蕊各5;花盤邊緣稍分裂。漿果球形,徑約6mm,熟時白色或藍(lán)色,有針孔狀凹點(diǎn)?;ㄆ?-6月,果期9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:生于山地、荒坡及灌木林中,也有栽培。
資源分布:分布于華北、東北、華東、中南及陜西、寧夏、四川等地。
【各家論述】
《藥性論》:治溫瘧,主寒熱結(jié)壅熱腫。
白蘞子圖片
白蘞子原植物
白蘞子原植物
白蘞子原生態(tài)
白蘞子原生態(tài)
中藥-白蘞
中藥-白蘞